创业国度:解析以色列创新的成功因素

Share

“弹丸小国”以色列,国土面积仅2万多平方公里、人口800多万人,地处中东,给人的刻板印象的是宗教圣地、战争冲突频发和资源贫乏。但以色列培养出的强大创新创业能力,却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资者。以色列新创企业密度是全球第一,平均每1800个人就有一个创业者;人均风险资本投资全球第一,是美国的2.5倍、欧洲的30倍、中国的80倍、印度的350倍;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非美国公司超过整个欧洲总和。贫瘠小国是如何在建国至今的70年里,创造出享誉全球的创新奇迹呢?“创业国度”不是一天造成的,经分析后可发现,以色列善加利用了技术、资金、文化、制度等方面的融合和激励,营造优良的创业生态系统,才能有如今的局面。

一、创新的“源泉” 在于人: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的传统、强大的国防精英培养模式、吸引犹太高科技人才移民“回归祖国”,积累人力资源

(一)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的传统

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,教育也成为以色列建国时的首要任务。以色列第一任总理,本·古里昂就说过,“没有教育,就没有未来”,第三任总统扎尔曼·夏扎尔认为“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”。以色列的义务教育范围,从3-18岁。几十年来,以色列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8%左右,在2011年甚至超过10%。

而以色列的基础教育,注重培养开放式思维。以色列人认为,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,鼓励学生探究质疑、挑战权威,目的是培养有想法、能思辨的创新人才。历经如此的基础教育,才能打破思维定式、挑战约定成俗的原则,也成为以色列年轻人的思维习惯。

以色列的高等教育,尤其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。以色列支持每个高等教育学府成立孵化器和科研成果商业化中心,强调将科技创新与经济、管理、法律等学科结合,形成特色的综合优势。

而以色列人也视学习为终身使命。以色列人爱读书、爱买书、也爱写书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1988年调查发现,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是全球首位。以色列25-60岁人口中,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45%(法国、日本约为25%),每万名就业人口约有14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(美国为85名、日本为65名)。

(二)强大的国防精英培养模式

以色列国防军成为培养成功企业家的摇篮。由于在中东地缘政治的夹缝中强势求生,最尖端的技术往往首先应用于国防,因此科技的基础,很大的来源都出自于国防军。因应特殊国防需求,以色列实行义务兵役和预备役制度,国防军也肩负着培养最优秀科技人才的使命。对以色列年轻人而言,军旅生涯既可增强个人意志力与决断力,又能提升个人创新思维和行动能力,成为尔后创业者必备素质。以国防军超级精英培养计划“Talpiot项目”为例,入选学员不仅要快速获得数学或物理专业学位,接受远超过普通大学生学习范围的学术培训,还要经常针对具体军事难题提出跨学科解决方案。精英学员精通诸多领域,还具备组织领导能力,许多人成为以色列的成功企业创始人。

以军队为熔炉,催生了军民融合、跨界创业。国防军精英退役后进入求职市场,加速了军事科技的民用化,与不同学科的跨界融合,激发了其他国家少有的跨领域创新,催生了众多“破坏性创新”的高科技企业。

(三)吸引犹太高科技人才移民“回归祖国”

以色列是典型的移民国家。而不同于美国等其他移民国家,以色列主要汇聚全球的犹太人。1950年通过的《回归法》第一章就规定,“所有犹太人都有权作为移民迁至以色列”。按照这法律,以色列是所有犹太人的家园,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不是“移民”,而是“回归”,让海外犹太人对以色列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,许多犹太人不惜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,回归故土。而犹太民族的整体素质又相当高,虽然犹太民族以占全球人口才0.2%,却贡献了近30%的诺贝尔奖得主。对犹太人全面放开的移民政策,为以色列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。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,以色列接纳了近百万苏联犹太移民,仅1989-1994年就有近万名科学家和5万名工程师移民以色列,填补了90年代高科技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。1995年,以色列推出外国专家引计划,聘请世界一流的530位外国科学家到以色列进行三年的科研工作。1999年和2009年,,以色列分别进一步推行计划,引入更多外籍犹太裔科学家。

二、科技是创新的“引擎”: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、庞大的科技企业生态圈,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

(一)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

以色列的七所研究型大学,在全球研究领域均表现不俗,为以色列科学和科技研发,提供了坚强的支撑。其中,威兹曼科学院、希伯来大学入选美国《科学家》杂志评选的2011年全球前十佳适合学术工作的场所。以色列理工学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齐名,堪称以色列创新的“引擎”和高科技业的“脊梁”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里,70%的公司里都有一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毕业生,位居三大高管职位。以色列大学中均设立了众多研究所和研发中心,还有独立的技术转移公司,专门负责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开发。魏兹曼科学院在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名列榜首,其技术转移公司专门负责本校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及技术转移,每年平均转移60多项新获专利,还与各科技园区紧密合作,完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移。此外,以色列政府部门中有直属的科技机构。如:农业部直属的农业研究组织、工业贸易部直属的工业研究组织、科技部直属的太空计划开发署等,在各自领域都有丰硕的科研成果。

(二)庞大的科技企业生态圈

庞大的以色列科技企业生态圈,拥有众多高素质创新型企业,占全国研发能力企业总数的80%;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,仅次于美国。无论是军工企业、电信集团、化工集团等,都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。

目前有超过110家的国际大型外资企业,在以色列建立研发基地,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就业市场。其中,美国HP的以色列研发人员接近5000人,Intel公司有3000多人,IBM公司则有1100人,德国西门子公司约为600人。

三、资金是创新创业的“血液”:政府的研发投入、覆盖全国的技术孵化器网络、发达的风险投资基金,提供充裕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

(一)持续的政府研发投入

以色列政府在建国之初就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规划,历年来也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,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发。以色列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维持在5%左右,远超OECD平均水平,多年位居全球首位。

政府研发投入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(如生物技术、纳米技术等),主要来自教育部、科技部和工贸部。教育部主要投入基础性、前沿性、具有“公共”属性的研发项目,科技部重点支持科技研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。得益于高度的研发投入,以色列在通信技术、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上,创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,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0%以上。

(二)覆盖全国的技术孵化器网络

以色列政府从1991年起实施科技孵化器计划,是为了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快、风险大、有技术但缺乏资本和经营经验的困境。政府为扶持新创企业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孵化器,提供融资、研发、管理、市场开发等全方位支持。政府承担所有成本的85%,但要求企业研发成功的产品必须在以色列境内生产,并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政府的资助。2010年以前,以色列政府每年为孵化器企业提供超过3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;此后更升级为 “共担风险但不共享收益”的方式。目前,以色列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24个政府支持的科技孵化器网络。迄今累计孵化了1000多个项目,其中70%得到外部资金投资,孵化成功率超过50%。

(三)发达的风险投资基金

针对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国家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,以色列政府鼓励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组成合作体,共同开发关键的通用技术,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。风险投资基金的广泛参与,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,极大激发了以色列科技企业的潜能和创造力。

1993-2000年,以色列风险投资基金从3家增加到100家,“种子阶段”投资占全投资额的80%(相比欧洲85%的风险资金,只投向成熟公司),促使以色列诞生大量的高科技企业。

四、文化是创新创业的“土壤”:源于国家安全需求的危机意识、挑战权威和勇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,为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

(一)源于国家安全需求的危机意识

犹太民族经历了漫长的流散年代,遭受的无尽苦难,也强化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。面对威胁的高度敏感、应对危机的先发制人意识,构成了犹太人以创新超越对手、维护安全的思考模式。

“我们只有一片沙漠和几个好点子”,这是几乎每一位以色列人耳熟能详的的一句话。这些“先天不足”,让以色列更倾向于更努力的后天补偿,借助技术和创新的力量改变现状,没有“不可能”。面对水资源和能源匮乏、沙漠面积占比高等发展制约,以色列在滴水灌溉、土壤降盐、太阳能综合利用、沙漠农业等领域,均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,成功地将环境劣势转变为优势。以色列人从小就不断地接受这种危机教育,危机意识融入以色列人的血液,创新成为以色列人的一种生存本能。

(二)挑战权威和勇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

以色列人富有质疑的精神。犹太民族具怀疑和争论的文化传统,是以色列人善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根源。以色列强调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,经常在激烈争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。

在以色列军队中,为了顺利完成任务,各种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的人都要紧密合作,强化了以色列人的团队合作精神。

有趣的是,许多以色列人在预备役服役期间,经常出现公司普通职员要指挥公司总裁、计程车司机指挥百万富翁等情况,而原本可能被固化的社会阶级不断遭到颠覆,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阶级观念最淡薄的国家,也形成善于打破传统、挑战权威的社会氛围。

五、法治是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:完善的法律体系,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

以色列政府始终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,并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细则。2015年,国家创新局升级,取代先前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,负责落实国家鼓励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。目的是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巩固创业国度地位。同时,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,通过《产权法》、《版权法》、《商标条令》等法律,有力保护创新创业者的知识产权。